董志宽 男,1920年出生,河北丰润人,中共党员,北京特殊钢厂炼钢车间铸锭工段总工长、八级工。1940年在辽宁抚顺钢厂当工人,1958年7月调到北京特殊钢厂炼钢车间铸锭工段任总工长。1958年被抚顺钢厂评为先进工作者,195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
董志宽1958年由抚顺钢厂调到北京特殊钢厂。车间是1958年“大跃进”中建设的,绝大部分是新工人,由各兄弟厂抽调老师傅支援新厂做骨干,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调入北京的。他到厂后与工人打成一片,埋头苦干,精心钻研改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注锭底盘原来是两半的,吊钢锭时常常连半个底盘一同带了起来,待落下来时,已不能和另一扇对上口了。如果对口处间隔超过5毫米就容易发生跑钢事故,每次都需要半小时才能把底盘摆好,严重影响了生产。他经过细心研究,将两半底盘用槽钢焊住,彻底解决了问题。他改进了钢水包底托板销子。原来销子小,销子眼细,不好用。工人图省事就用铁丝别上,很容易漏包。原来每月至少漏包3次,直接损失达4500元。他的建议实施后,再没发生漏包现象。他将钢包开闭器柄由圆形改为方形后,操作灵便,便于控制钢流,提高了钢锭质量。他还建议改大吊模排钩,将原先10个钩子的排钩改成20个的排钩,效率提高了1倍,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他千方百计,厉行节约,将锭盘由重改轻,每个锭盘可节省铸铁2吨。现在又做了20副,共节省铸铁40吨。新制作锭盘既便于镶砖,又好吊动,对防治跑钢有一定作用。1959年8月份,在贯彻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决议之后,他的干劲更足了。他发现中注管用8号砖含水分多,浇注时容易裂开,是造成跑钢事故的原因之一。七、八月共发生了8次,损失12000元。他参加小组会研究解决办法,提出将砖用铁丝捆上,就跑不了钢了。他一方面讲道理打通思想,另一方面又动手试验,最终收到了实效。9月份,为了提高钢包温度,他又积极试制成功简易烤包炉。使钢包温度达到红热,可以减少钢水气体,防止钢水沸腾而造成的人身事故,既少出废品,还可以利用废煤焦节约开支。过去烤包用木柴,温度低,开支大,一次需要木柴1000斤,现在只用废煤焦500斤。每个包可节省开支15元,每月按90个包计算,可节省1350元,全年为国家节约16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