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北京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的工作精神落实到实处,怀柔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结合怀柔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四项措施,构建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推进厂务公开工作民主管理工作:
(一)抓好组织建设,打牢工作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机制,突出抓好“行政主体到位”。全区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区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工会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各工委及有关部门党委书记为成员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办公室。制订下发了《怀柔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制订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年度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责任分解书》。各成员单位针对本系统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各局公司、镇乡、开发区、各企事业单位也逐级建立完善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体到位,工会主动配合,纪委监督检查、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证全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了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制度,逐级建立起了“行政主体到位”以及“两书一查”制度,保证抓住公开的主体。
二是加强职代会的换届补选工作,健全职代会组织。随着企业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职工代表的流动频率越来越快,直接影响到职代会的工作。三年来,我们下力量抓了职代会的换届与职工代表的补选工作,并结合北京市厂务公开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进一步健全和规范职代会制度的通知》和《北京市企业民主管理及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及京农发[2003]4号等文件精神要求,与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联合下发了文件,对全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的职代会进行整顿和规范,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是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提高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职工代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我们一直紧紧抓住培训这项工作不放,致力于提高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大规模的培训、发放《企业民主管理手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汇编》、民主管理培训光盘等形式,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经过多方努力,职工代表的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基本实现了“参得进,议得出”的目标。
(二)抓好制度建设,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一是明确载体,形成良好氛围。“民主日”活动作为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主要载体。多年来,根据工作需要,不断对“民主日”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先后充实了“三重一大”、“行政主体到位”和“两书一查制度”、ISO9000认证等内容,保证“民主日”这个活动载体常建常新。每次民主日活动前,都要专门下发通知,对活动提要求。2007年6月,我们又推出了《怀柔区“民主日”活动规范化程序》(京怀厂开发【2007】2号),把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范。
通过多年的活动,怀柔区的“民主日”活动的规范化水平逐年提高,基本实现了有会标、有报告、有主持、有讨论、有答疑、有记录、有反馈等内容,程序规范。民主日活动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在建立以“民主日”为活动主要载体的同时,还建立了以厂务公开栏为主的日常厂务公开活动,统一公开的内容、更换的时间,形成了定期公开有载体,日常公开有保证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形成“抓领导、领导抓”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进机制。此项工作分四个层次:一是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大机关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基层“民主日”即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制度,每逢 “民主日”活动时,四大机关领导都积极参加基层单位的“民主日”活动。二是坚持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监察局、区总工会分口负责制度。把全区的企事业单位按一定标准,划分为四块,区纪委、区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各自负责一片,在“民主日”活动的时候,由四个部门对所分管的区域进行监督检查、参加活动,了解情况,查找问题。三是坚持工委按系统负责的工作制度,谁分管谁负责督促、按时参加活动;四是局、公司、镇乡领导参加基层“民主日”活动制度,确保职代会的质量。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制的建立,为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是建立“三优”评比制度,坚持每三年一次,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从99开始,我们建立了“三优”评比表彰制度,即:评选表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优秀党委(支部)书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优秀厂长(经理)、积极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优秀工会主席。通过此项活动,表彰先进,推广经验。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这样的表彰,很好地促进了全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是坚持检查指导、督察、考核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为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保持持续稳步提高,我们坚持定期对基层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坚持一年两次的“民主日”活动情况通报,并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全区政治文明工作的考核内容。我们坚持每年一次对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进行一次党风廉政监督检查活动,由纪检、工会、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政府特约监督员组成检查小组,对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进行检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促进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提高,增强民主决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我们还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对全区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视察,促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稳步发展。
(三)抓好“行政主体到位”和“两书一查制度”的落实,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行政主体到位”以及“两书一查”制度的确立,为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从上至下都层层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三重一大”的贯彻落实得到了保证。
一是重大决策公开。在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企业的改组改制等重大决策, 改革减员、定岗定编、职工工资保险等问题,基本能够经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或决定。如区煤炭公司就新上项目的确定与否、职工工资的调整方案,都是通过召开职代会讨论表决通过。既维护了职工的权益,又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供销社系统在对基层企业的改制运作过程中,坚决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一切大事让职工做主,没有职代会签字的方案一律不批。教工委规定,基层单位的人员聘用方案、结构工资方案,必须经民主程序通过,上报方案要有党支部书记、校长和教代会主任共同的签字,三者缺一不可,保证职工的民主权利。卫生局党委在干部聘用过程中坚持民主程序,凡通不过民主测评的人,一律不用。从检查的情况看,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在干部任用、企业转改制、企业重大决策、工资奖金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权利基本得到落实。
二是大宗物资采购的公开。大宗物资采购公开是厂务公开向生产经营领域发展的重大内容,通过实施物资采购、比价采购的进一步公开,不仅对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产生了很大作用,而且对预防腐败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全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都能够作到大宗物资采购公开,并制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在我区卫生系统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他们通过比价采购、网上采购、招标采购的方式,不断提高公开采购的数量、品种。
三是坚持重大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全区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全部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重大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好抓紧抓实。2004年以来,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工程项目通过职代会(职工大会),通过招投标,成为工程建设的必经途径。
(四)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
随着形式的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逐年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民主管理工作,已纳入我们工作的范畴。从2000年开始,我们逐步在非公有制企业推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在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04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并于2004年9月召开工作交流会。2005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制订了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四步走,一是在非公有制企业较多的镇乡、局公司及直属基层的工会干部进行民主管理专项培训活动,二是由镇乡、局公司负责对所属基层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活动,三是由各单位对职工代表进行必要的培训活动,四是抓好“民主日”活动的开展。2007年,《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意见》下发后,我们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由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工会主席参加的“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正在大规模推广中,据统计,在今年1月15日“民主日”活动期间,有367家开展了活动,占总数的95%以上。
四项措施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全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区形成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多种工作格局。目前,全区,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单位占总数的96.8%,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厂务公开工作制度,并积极贯彻落实“行政主体到位”,制定工作意见。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职代会(职工大会),职代会各项职权得到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面达到了100%;非公有制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正在大规模推广中,有367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活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共设立厂务公开栏277个,建立党政工联席会制度的103家单位,建立职工代表恳谈会制度的213个单位,丰富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渠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已成为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企业建设、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怀柔区总工会
2008年3月10日